沒想到中國現在的縣城都這樣了!有點被震驚到 Loading...
資訊  真叫盧俊  2023-07-17


這兩年,全國各地的撤縣工作似乎都集體消停了

從去年5月,出現「嚴格控制撤縣建市設區」的文件



來源:中國政府網

到今年7月初,江蘇省政府也表示要按國家要求,調整十四五規劃里的撤縣設區事宜

信號的收緊已經明確

這意味著,此前依附於大城市發展的縣城們,今後將越來越獨立

這一點我其實沒太意外,這幾年縣域經濟增長迅速,關於縣城的討論也一直很熱鬧

而城鎮化後半場,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極同樣迫在眉睫

縣城,恰好就是這個抓手

比我們更早捕捉到這個信號的,無疑是嗅覺靈敏的各大消費品牌

這兩年,一些遠在十八線開外的縣城江湖,也陸續吸引了星巴克、奈雪等知名品牌前來掘金

今年,喜茶僅用了3個月時間,就在三四五線城市連開了278家門店



圖源:網路

上周,一位朋友發了個朋友圈,也刷新了我對當下縣城的認知



在小縣城裡,這樣的精品咖啡店已經遍地都是

從一杯奶茶、咖啡來看,縣城與北上廣深的邊界,似乎正在模糊化

不只政策和消費,各方面來看,如今縣城變革的時機,都已經到了

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底盤,縣城其實居住了全國6成以上的戶籍人口,我也是其中之一

作為一名走出縣城、工作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

這些年,在無數次返鄉與遠行中,我親眼見證了縣城的生活變化與城市更迭

01

曾經的縣城,留不住年輕人

過去三十年,我國城鎮化率從1998年的30.4%,提高到了2023年的65.22%

數字的背後,是一場持續且巨大的社會變革

縣城作為中國社會最細微、最敏感的單元,也在不斷發生改變

於是,這些年縣城的人口迅速增長,城區規模不斷擴大

但實際上,很多人關於縣城的認知,似乎仍是交通、經濟、城市界面的多重落後

隨之而來的,就是傳統產業發展不起來、居住環境較差、公共服務落後等問題

對於縣城裡的幾十萬、幾百萬人口來說,這些不是標籤,而是沉甸甸的現實生活

到了今天,根據山東發改委官網信息,相比全國的65.22%這個數字

我國縣域的整體城鎮化率,依然只有不到40%


來源:山東發改委官網

而隨著城市化加速,縣域發展的經濟差也越來越大

目前,全國共有52個千億GDP大縣

但到2021年大概有六成左右的縣,GDP仍低於200億

這些縣域城市,大都位於中西部地區

甚至一些省會城市的下轄縣,GDP水平也低於東部沿海縣城

以中部省會鄭州為例,下轄有5個縣級市、1個縣

我整理了下去年這些縣級市或縣的經濟發展情況



作為中部特大城市,鄭州常住人口超過了1200萬人,下轄縣域的經濟成績單,卻並未有出彩之處

再看東部,以蘇州為例,同樣的人口量級卻是另一種景象

蘇州下轄4個縣級市,分別是崑山、張家港、常熟、太倉

我也統計了一下它們的數據,對比很明顯:



都在千億以上,而且這4個縣,全部進入了全國GDP20強縣,崑山還是萬年第一

所以這波城市化進程中,不只鄭州下轄的6個縣(市)

受限於基礎硬體和經濟水平的落後,大部分中西部縣城,其實都有心無力

今年,全國的十大縣城榜單上,中西部縣城僅佔了2個



而這樣的縣城,也就越來越留不住年輕人

尤其80、90這一代,基本是伴隨著城市化浪潮長大的,也最先受到時代感召

從一線城市崛起到重點發展各大城市群,無數更好的機會擺在眼前

於是,縣城就被很多年輕人甩在了身後

作為城尾鄉頭的中間站,縣城進可繁華、退能安穩

但對他們來說,只是求學、打工的過渡階段,一個短暫落腳的地方

無論學生還是青年,都在流向教育、就業資源更多的城市

縣城,只是一個過年才回去的尷尬故鄉

當然,縣城的安穩屬性,也成為了一些不願漂泊的年輕人最後的避風港

於是這些年,公務員似乎是縣城留住一部分年輕人的唯一手段

很多在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,心中最後的退路也是「實在不行,回老家考個公務員吧」

但更多的年輕人,仍在選擇離開

過去20年,這些不斷失去年輕人的縣城,也逐漸失去了發展的活力

在城市化進程中,已經遠遠落後

02

不過,近幾年,縣城開始有了意想不到的變化

從十四五規劃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,到近期的收緊撤縣入市,都表明縣城的時機到了

除了52個千億GDP縣,一大批產業經濟強縣也正在崛起

可以說,如今的縣城,正在迎來自己的第二春

比如,很多原本籍籍無名的縣城,開始借力互聯網聲名鵲起

前兩年霸榜各大平台熱搜的宇宙中心,山東菏澤曹縣



圖源:網路

就是近幾年縣域產業迅速崛起的一個典型

其實2010年以前,曹縣人均GDP一直是山東倒數

漢服熱興起后,2021年曹縣藉助電商,迅速佔領了國內的漢服市場

今年一季度,僅這個縣城的漢服銷售額就達10.38億元,佔了全國市場的近三分之一

此外,曹縣出口的棺材也佔了全國市場的8成,幾乎壟斷了日本市場

兩大產業加持,2020年阿里研究院發布的《淘寶村百強縣名單》中,曹縣曾位居第二,僅次於義烏

還有火爆海內外的村超,也來自貴州榕江縣,吸引了全國上萬名觀眾



圖源:新華社

甚至受到國際足球巨星歐文、梅西,以及央視名嘴韓喬生的關注,場面堪比「世界盃」

6月28日,榕江端午旅遊部門宣布當地旅遊收入超過了4.4億元

榕江縣,也迅速成為眾多縣城中的亮眼新星

而這些逐漸走入大眾視野的縣城,正在受到明顯的資源傾斜

首先就是政策支持

比如全國60%以上的酸辣粉,其實都產自一個叫通許的河南小縣城

這些年,為了發展酸辣粉產業,當地極盡政策支持,甚至發了紅頭文件,要將通許打造成「中國酸辣粉之都」

我大概梳理了下這兩年的政府動作



不得不說,確實很用心

其次,這些縣城也不斷吸引著產業資源的聚集

各位應該也發現了,目前的全國百強縣城,基本都有自己的特色支柱產業

為了突圍,每個縣城都在放大自己的產業優勢,佔領全國甚至全球市場



而產業,其實就是縣城經濟發展的活水,提供了大量就業、生活機會

以睢縣為例,很早之前就被譽為「中原鞋都」

這些年,作為中國製鞋產業基地,睢縣不斷吸引安踏、特步、足力健等427家知名鞋企在這裡設廠

2021年,鴻星爾克也在睢縣打造了鞋服產業園,提供超3000個崗位



圖源:大河財立方

這些產業的聚集,不僅讓縣城的本地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,也能向大城市反吸更多的企業和人才,吸引年輕人迴流

不過,最讓我沒想到的是,如今資本力量也開始進入縣城了

近幾年,縣城IPO公司已經屢見不鮮

據證券時報統計,目前國內資本市場縣域上市公司近900家,約佔總量的1/6

我隨手整理了一部分,真的有點被震驚到:



這些縣城IPO企業,如今正在吸引原本屬於大城市的大量社會資本,和政府引導基金

清科數據顯示,僅2022年上半年,全國新設的區縣級政府引導基金,佔比就已經達到了50%

這說明了,資本市場正在搶灘縣域經濟

所以結合前文來看,未來能吃到這波縣域紅利的縣城,大概有三類:

一類是擁有地理優勢的衛星城,類似崑山,佔據了大城市群的各種資源

第二類是功能產業型縣城,比如前面提到的一些製造業、旅遊業縣城

還有一部分,就是那些資源枯竭下人口流失嚴重的縣城

在2021年的《「十四五」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》中,就明確提出要「重點扶持能源枯竭型縣城轉型」



來源:國家發改委

這也意味著,當縣城的沉浮往事告一段落

下一階段的縣域經濟發展,還有很大的空間值得探究

03

這些年來的文藝作品,也是縣城迭變的另一個切口

此前,我們似乎很少關注縣城

因為大城市的高速發展和虹吸效應,越來越多的目光和資源,都集中在了一二線

縣城,成了大眾視野的盲區

過去這些年只在文藝作品中零星出現,受眾很少,但也證明了,始終有一些人在為它感動

比如賈樟柯鏡頭下的山西縣城,就代表了商品經濟下縣城的變遷

《小武》中,小縣城裡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很多KTV和遊戲廳,沖刷著縣城年輕人的感官



來源:《小武》

而在《站台》中,故事發展冗長緩慢,毫無戲劇性



來源:《站台》

這正是縣城生活最本真的特點,漫長又無所事事

這些電影,都真實記錄了時代浪潮下縣城的進化

而到今天,縣城的蓬勃與沒落、年輕人的孤掌難鳴與遠走他鄉,依然是很多影視、音樂作品的主題

在B站,關於縣城的熱門剪輯視頻,很多都破了百萬播放量



來源:bilibili

年輕人聽著《華北浪革》的搖滾樂

在彈幕和評論區,留下自己對縣城的懷念與深情,有的也正在選擇返鄉



來源:bilibili

不過,文藝焦點下的縣城,總是被雕琢得太過深刻

實際上,生活在縣城裡的人,都有一種平凡且浪漫的韌性

縣城的一天,始於早點鋪老闆拉開的卷閘門

縣城人也拼搏,在各種農貿和服裝批發市場努力經營

早出晚歸,腳踏實地,每一天,都有滿滿當當的生活

這是獨屬於縣城,帶著人情味兒的現實與溫暖

此前很多年輕人選擇離開故鄉,無非是因為縣城沒工作,靈魂又容不下

如今,在政策、產業等資源的加持下,縣城正在找回那些曾經失去的年輕人,迎來新的發展階段

幸運的是,在互聯網上,在無數個電影和音樂作品下

我也看到了猶未走遠的縣城青年們,在一次次回望中重新理解,並嘗試回到故鄉